|
项目名称 |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桑树坪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
|
项目内容 |
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桑树坪煤矿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北东约35km处桑树坪镇,行政区划隶属韩城市桑树坪镇管辖。井田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桑树坪井田位于渭北煤田韩城矿区最北端,该井田范围由56个坐标拐点的连线圈定,南北长约13km,东西宽约4km,面积49.1458km2,开采标高+480~+140m。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含煤13层,可采煤层仅有3层,即2、3号和11号煤层。2号煤层埋深120~872m,煤层厚度0.11~1.70m,平均0.69m,属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3号煤层埋深145~890m,煤层厚度0.70~19.17m,平均6.33m,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11号煤层埋深190~940m,煤层厚度0.24~10.80m,平均3.56m,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矿井2号和11号煤层生产系统已封闭,目前开采3号煤层。截止2025年1月底,矿井剩余地质储量475.7Mt,剩余可采储量335.7Mt,其中3号煤剩余地质储量242.55Mt,剩余可采储量161.65Mt,核定生产能力1.50Mt/a,考虑1.25的储量备用系数,服务年限86a。 该矿现为生产矿井。桑树坪井田开采历史悠久,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桑树坪煤矿共经过三次设计,最终确定其包括平硐系统和斜井系统两部分,其中平硐系统于1977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0.90Mt/a;斜井系统于1979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10Mt/a。2000年6月,经陕西省煤炭工业局批准,两个生产系统通风联网,合并为一个矿井,即现在的桑树坪煤矿。2007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65Mt/a。2020年9月21日,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陕西省“两类”煤矿重新核定生产能力结果的通知》(陕安委办[2020]98号),该矿核定生产能力1.50Mt/a。2022年6月28日,陕西省应急管理厅为该矿换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陕)MK安许证字[2022]0052号),有效期:2022年7月20日~2025年7月19日。 本井田采用斜井多水平开拓,3个工业场地共布置的7条井筒均为斜井。分别为主工业场地的1号、3号、4号、5号、6号井筒,南一风井场地的南一回风井,北二风井场地的北二回风井。1号斜井铺设有带式输送机,承担原煤提升、人员运送和进风任务,兼矿井安全出口;3号井筒铺设有带式输送机,承担排矸和进风任务,兼矿井安全出口;4号和5号斜井均为专用进风井,兼矿井安全出口;6号斜井铺设轨道,运行矿车,承担矿井辅助提升和进风任务,兼矿井安全出口;南一回风井和北二回风井均为专用回风井,兼矿井安全出口。矿井共划分2个生产水平,分别为+280m和+140m,目前开采水平为+280m水平。+280m水平划分为6个采区,分别为位于井田西南部的南二采区、中西部的北四采区、西北部的北三采区、东南部的南一采区、中东部的北一采区和西北部的北二采区。北一采区已回采完毕,矿井现在南一和北二采区布置采掘工作面,其他采区未准备。该矿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即1号斜井、3号斜井、4号斜井、5号斜井、6号斜井进风,南一回风斜井、北二回风斜井回风。井下主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材料和设备等)采用蓄电池机车、柴油单轨吊机车、无极绳绞车、调度绞车等进行运输,人员乘坐1号斜井皮带入井后通过蓄电池机车牵引人车、架空乘人装置运输。矿井现开采的3号煤层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井下现布置1个综放工作面、6个掘进工作面,达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 该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号煤层为Ⅲ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无地热危害和冲击地压现象。 |
||
|
项目组长 |
吴浩 |
技术负责人 |
陈迎辉 |
|
过程控制负责人 |
刘楠 |
报告审核人 |
刘晓龙 |
|
评价报告编制人 |
吴浩、王启宇、谭拓、姚兴利、杜欣宇、王养仓 |
||
|
现场评价时间 |
2025年2月18日~20日 |
||
|
参与评价工作的安全评价师 |
吴浩、王启宇、杜欣宇、王养仓 |
||
|
参与评价工作的注册安全工程师 |
吴浩、王启宇、王养仓 |
||
|
参与评价工作的技术专家 |
田水豹 |
||
|
现场工作人员 |
吴浩、谭拓、姚兴利、田水豹、王启宇 |
||
|
现场工作任务 |
1、收集评价项目所需的相关资料 2、对评价项目进行地面和井下各个生产系统现场检查及安全设施勘验和数据采集 3、对矿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 4、得出评价结论 |
||
|
提交报告时间 |
2025年4月 |
||
|
备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