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府谷县新民镇西岔沟煤矿有限公司矿井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
||
|
项目内容 |
府谷县新民镇西岔沟煤矿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府谷县新民镇中圪垯村附近,行政区划隶属府谷县新民镇管辖,矿区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该井田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府矿区新民普查区榆家梁井田的西部,井田范围由4个坐标拐点的连线圈定,面积1.9985km2,批准开采标高为+1220~+1110m。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可采煤层3层,分别为:3-1、4-4、5-1、5-2煤层,3-1煤层已于2018年回采完毕,4-4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未开采),5-1、5-2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5-1煤层可采厚度1.64~2.85m,平均2.42m,埋深114.27~187.72m。5-2煤层可采厚度0.81~1.48m,平均1.13m,埋深137.67~213.41m。截至2025年6月底,矿井剩余地质储量13.41Mt,剩余可采储量2.44Mt,设计生产能力0.45Mt/a,考虑1.3的储量备用系数,剩余服务年限4.17年。 该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西岔沟小煤矿单井延深扩能整合而成。2007年11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陕政函[2007]167号)。2008年7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关于划定府谷县西岔沟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60号)。2010年,陕西省煤炭工业局下发了《关于府谷县新民镇西岔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开采设计的批复》(陕煤局发[2010]61号),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了《关于府谷县新民镇西岔沟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陕煤安局发[2010]153号)。2010年11月,西岔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开工建设。2012年12月19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府谷县新民镇西岔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变更)的批复》(陕煤局复[2012]153号),矿井设计生产能力0.45Mt/a。2013年,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了《关于府谷县新民镇西岔沟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陕煤安局发[2013]289号)。2018年3月,资源整合项目开始联合试运转;2021年3月,通过竣工验收。2024年7月31日,陕西省应急管理厅为该矿换发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陕)MK安许证字[2024]0112号),有效期:2024年7月31日~2025年11月30日。 矿井采用斜井主、辅水平开拓方式,共布置3条井筒,即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主斜井装备带式输送机担负全矿井原煤提升和进风任务,兼矿井安全出口;副斜井运行防爆无轨胶轮车担负矿井的辅助提升和进风任务,兼矿井安全出口;回风立井为矿井专用回风井,设有折返式梯子间,承担矿井回风任务,兼矿井安全出口。井下划分为1个主水平和1个辅助水平,主水平位于5-2煤层,标高+1120m;辅助水平位于5-1煤层,标高+1145m。现场勘查期间,辅助水平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主水平布置1个大巷掘进工作面。井下主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连续运输方式,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直达运输方式。该矿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即主斜井、副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该矿为低瓦斯矿井,现开采的5-1煤层为Ⅰ类容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中等”,地温正常,无冲击地压现象。 |
||
|
项目组长 |
吴浩 |
技术负责人 |
刘 楠 |
|
过程控制负责人 |
王养仓 |
报告审核人 |
刘晓龙 |
|
评价报告编制人 |
吴浩、王启宇、杜欣宇、李罗军、王红斌、谭拓、姚兴利 |
||
|
现场评价时间 |
2025年7月21日~23日 |
||
|
参与评价工作的安全评价师 |
吴浩、王启宇、杜欣宇、李罗军、王红斌 |
||
|
参与评价工作的注册安全工程师 |
吴浩、王启宇 |
||
|
参与评价工作的技术专家 |
齐蓬勃 |
||
|
现场工作人员 |
吴浩、王启宇、谭拓、姚兴利、齐蓬勃 |
||
|
现场工作任务 |
1、收集评价项目所需的相关资料。 2、对评价项目进行地面和井下各个生产系统现场检查及安全设施勘验和数据采集。 3、对矿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整改建议。 4、得出评价结论。 |
||
|
提交报告时间 |
2025年8月 |
||
|
备注 |
![]() |
||